穗启新程,紫荆为约——农学院2025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收官

发布者:农学院发布时间:2025-08-02浏览次数:17


2025年7月26日至28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夏令营顺利举办并圆满落幕。本次夏令营共吸引来自西南大学、广西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及华南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的28名优秀学子参与。为期三天的丰富活动,有效提升了学院影响力,为研究生招生储备了优质生源。

一、开营仪式,科海扬帆

开营仪式由学院党委林轩东副书记主持,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曙光致辞,强调了农学院在文化传承、科研实力和培养创新方面的显著优势。学院储成才院长以“躬耕科研沃土,共解大国粮安”寄语营员,鼓励大家深度体验“一流学科”魅力。学院谢庆军副院长全面介绍了学院特色、优势、人才培养成果及招生政策等。学院党委谢珊书记为营员佩戴院徽,激发营员们“一日农学人,一生农学情”的强烈认同感。


二、破冰星火,启智初融

本届夏令营新增的“破冰团建”环节效果显著。通过“标签连连看”、“稻米科学家”(聚焦科研问题、协作绘制海报)、“心愿竞拍”、“不要做挑战”及“真假难辨”等五大互动活动,营员们迅速打破隔阂,建立沟通桥梁,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充满活力的团队基础。

   

三、细探精微,躬耕阡陌

为了让营员们能切实感受到各课题组的前沿研究方向,在前期导师与营员互配的基础上,学院精心安排了“沉浸式实验体验”一天的活动,营员们深度参与了意向导师实验室科研一线,亲身实践“顶天立地”的农业科研真谛。

在作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团队实验室,营员们以水稻为对象,通过精准的PCR扩增、连接转化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深入探索作物感知、转运与利用氮磷养分的分子机制,在实践中深化了对DNA复制及同源重组等分子遗传学原理的理解。

走进水稻栽培创新团队,营员的实践聚焦田间农艺。他们积极参与水稻考种,亲手进行脱粒处理,细致计数腋芽、测定株高、统计分蘖数,并分离穗、茎、叶器官,系统掌握了水稻关键农艺性状的调查方法与技能,亲身体验了香稻栽培与机械化种植研究的扎实基础工作。

围绕水稻种子活力与逆境适应机制,营员们在种子科学与技术创新团队实验室开展了种子发芽试验和根系取样分析。这些实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种子萌发生理及根系发育规律的认识,也切实提升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在水稻抗逆高效精准改良实验室,营员们响应国家粮食安全与绿色农业需求,学习了前沿生物技术的应用。他们进行了质粒提取,并深入了解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了其原理与流程。

一日之间,从分子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操作到模拟田间的考种实践,营员们沉浸于农业科研的重要环节,以躬耕细探的精神,深刻体悟了农科连接基础前沿与田间应用的独特魅力与科研匠心。

  四、青衿问策,使命在肩

在小组汇报环节,营员们展示了从破冰到实验室体验的收获与成长。通过深入交流与思维碰撞,各小组围绕如何提高氮利用效率、野生稻基因编辑、智慧育种模型构建等前沿课题,交叉融合,构思出创新解决方案,展现了“一日农学人”的智慧与担当。评委鼓励营员按兴趣规划长远研究,勇于实践,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五、紫荆为约,新章再续

结营仪式由谢庆军副院长主持,营员代表刘丽娟同学动情分享了“从破冰拘谨到实验室共耕”的成长,鼓舞大家共同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仪式上,学院领导为营员们颁发了结营证书、获奖证书及学院纪念品。

                  

谢珊书记作了总结讲话,她从生涯决策角度出发,以 实力派、接地气、家文化诠释学院内涵:一是学院实力雄厚,从科研平台、师资队伍到就业前景,农学院具有很强竞争力。二是学院倡导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服务于民。三是学院导师亦师亦友,他们不仅是学术指导者,更是成长伙伴。她向全体营员发出邀约,期待明年九月以师生身份重逢。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营员赵小玉同学表示收获颇丰,深刻感受到学院科研实力并缔结了珍贵友谊。特别对新增的“沉浸式实验体验”环节印象深刻,她得以在意向导师指导下操作专业仪器,深度接触前沿实验流程,零距离感知科研魅力,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去不同实验室进行沉浸式体验。

据悉,此次夏令营为学院举办第四届夏令营。本届夏令营在延续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特别增设“破冰团建”活动,助力营员快速融入集体;并推出“沉浸式实验体验”活动,为营员提供零距离感受意向实验室的机会,进一步增进营员对学院专业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学院简介-
本科生培养-
师资队伍-
学生工作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