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书记信箱

English Version

年海教授与陈晓阳教授团队合作在矿山土壤修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者:农学院发布时间:2021-12-27浏览次数:443

我院年海教授团队与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陈晓阳教授团队合作,于2020年在新刊《Biochar》发表了题为“Earthworm rather than biochar and sodium silicate addition increased bacterial diversity in mining areas subjected to chemical fertilization”的研究论文。近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 根据最新中科院分区表, 《Biochar》入选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区,且为Top期刊,3年平均影响因子9.532。这是我校采矿迹地修复团队踏踏实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切实关注采矿迹地人工复绿后的生态系统重建和生态功能恢复,开展了多项成效显著的示范推广后在理论研究上取得的进展。我院连腾祥副教授和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青年教师马玲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陈晓阳教授和年海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2773-019-00034-1)。

 采矿迹地修复是当前生态修复领域的重要工作内容。裸露的废弃矿土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由于各个矿区地理、气候、地形及土壤背景等千差万别,故采矿迹地修复需要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修复策略。陈晓阳教授领衔的采矿迹地修复团队在修复植物筛选、土壤改良办法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在前期试验中发现在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中大豆根、茎、叶、果实中的镉含量依次递减,且大豆秸秆对于改善矿区裸地的土壤有机质和恢复微生物群落效果突出。本项研究基于前期工作基础,评估大豆作为修复植物时,土壤改良办法包括添加生物炭、硅酸钠或蚯蚓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施用氮磷钾(NPK)肥料后,细菌的多样性明显增加。而在氮磷钾肥加生物炭、硅酸钠或添加蚯蚓的处理中,细菌多样性进一步增加。此外,在氮磷钾加生物炭和氮磷钾加蚯蚓处理中发现的菌属数量高于对照组。氮磷钾和氮磷钾加硅酸钠处理中发现了更多的微生物物种。细菌群落与营养物质也显著相关。土壤有机碳(SOC)和pH值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最主要的因素。结果表明,相比于生物炭和硅酸钠,向土壤中添加蚯蚓是缓解采矿活动对土壤细菌多样性不利影响的最佳策略。这项研究可为采矿迹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计划制定提供更深入的信息和参考。


不同修复策略下土壤微生物丰度,微生物门水平上相对丰度及PCoA主成分分析


本研究得到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009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1500];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与示范项目[(2015)GDTK-08];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17KJCX033];以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A020209139, 2015B020207002]的支持。(文图/农学院 连腾祥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马玲)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邮政编码:510642

电话:(+86)020-85280203        传真:(+86)020-85280203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